電影《大餓》以眾人口中的「重量級女孩」為主角,講述時下「肥胖」的社會議題,溫柔觸及不被社會廣為接納的價值觀,主角105公斤的姜映娟飽受社會歧視的眼光,早已失去與外人溝通、為自己捍衛的自信,只能徜徉在美食的世界中,做孩子們口中的大恐龍老師。因肥胖而注定成為丑角的人生,對比身材姣好的媽媽兼幼稚園主任,將減重班課程送給女兒做為生日禮物,卻意外使女兒踏上一段自我與現實拉扯的波折旅途。
「內在美很重要,但在這速食社會裡,又有誰有資格去要求別人花時間注意到自己的內在美呢?你自己會好好的去觀察別人的內在嗎?」
減重班教練一語中的點出社會扭曲的價值觀,對照著減肥成功者快遞小吳一席話:「改變別人太難了,不如試著改變自己。」面對社會多數決的現實,相形之下肥胖卻不知不覺被貼上社會弱者的標籤,似乎人們非得達到社會某種期待,才有資格以「人生勝利組」之姿,說出具有影響力的言詞。
難以抗衡的現實並無公平可論,身邊最親近的人才影響自己最深,電影中兩個媽媽角色,不約而同在面對兒女的外表與性別上,扮演極為重要的關鍵,看似「我是為你好」的苦口婆心,到最後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徒留主角自我在探索過程中跌跌撞撞,滿是心疼卻又極為錐心赤裸。隨著電影道出「身體認同」在社會規範中應被正視理解的重要議題,也揭示現今社會對於多元光譜仍須進一步深思的漸變過程,主角蔡嘉茵將肥胖者面對不友善的社會與減肥訓練的心境轉折表露無遺,卻不忘向身邊因性別認同而產生衝突的男童伸出援手,某種程度也打破對於「完美」的既定印象———內在的美好也許不如外表顯而易見,但那份善意會在身邊的人需要時刻,成為暖意的祝福與陪伴。
《大餓》是一部平易近人的日常小品,點破潛藏於社會不成文的框架,挑戰外表抗衡世俗價值觀,卻又僅止於點到為止,進而細談內心身體認同、自主意識與社會規範的拉扯,撫慰著每個在探索自我上迷惘而失落的靈魂,願每個不完美的個體都能找到契合的自我,因獨特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我是艾斯特,一個忙於生活的研究生,
熱愛電影戲劇影集,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
願我們在顛沛流離的日常中,
透過電影環遊世界,於這裡相遇而留下印記。
歡迎至以下平台與我交流電影觀後感與影視資訊: